德育园地
  1. 德育动态
  2. 阳光心理
  3. 安全教育
  4. 法治教育
  5. 健康教育
  6. 家校园地
  7. 社团活动

    教师“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发布人:办公室      发布部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03-11-06 05:50:00      点击率:【打印文章】

     

    教师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

    周明远

    (安徽肥西中学  231200)

     

      要  以1196名高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研究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学生的应激程度和亚健康现况症状以及曾受过教师“心罚”的学生的应激程度与亚健康症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教师“心罚”学生现象是相当普遍的;②曾受过教师“心罚”的学生的应激程度增高,并伴有消极应激产生;③高应激的学生,亚健康现况症状更加明显。

    关键词  教师  心罚  学生

     

    1  引言

    2002年11月3日晚,安徽电视台《周末断案》栏目播放了一个案例:小学五年级学生石小飞因给同学舒颖起了一个有伤自尊心的绰号,导致舒颖不敢上学。由此事,该校校长将石小飞安排在教学楼二楼,面对全校同学作检查,致使石小飞回家服安眠药,经抢治获救,医院初诊石小飞有抑郁症。看过这一案例,笔者想起了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与咨询中心博士谭晓玉在《体罚学生法不容》一文中的一段话:教师对学生采取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出丑、奚落、呵斥、刁难、威胁等,从表面上看这种“文明体罚”、“文质彬彬”的教师并没有动学生一根毫毛,似乎没有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而实质上,这种“文明”体罚要比亲自动手打学生的“野蛮”体罚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更重,如果说教师动手打学生是“体”罚的话,那么“文明体罚”则是对学生的“心”罚,体罚伤及学生肌肤,而“心罚”则伤及学生心灵。


    这种精神上的体罚常常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对一个学生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一击①。心理惩罚是一种并不以明显的身体伤害为目的的惩罚方式,旨在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威慑,使他们不敢违背老师的任何规定②。为了解我县初中教师“心罚”学生的情况,研究教师“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据此制定肥西中学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监控实施方案,笔者于2003年1月5日对来自全县的肥西中学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肥西中学高一年级1196名学生。

    2.2  方法:问卷不署名,集中答卷,独立填写,当场回收。调查主要内容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问卷调查表》、《应激程度自评量表》③、《学生亚健康现状问卷调查》。发卷1196份,回收1196份,有效问卷1196份。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情况:调查人数1196份,有效答卷1196份,其中男生716人,占59.9%。

    3.2  在初中阶段,不同程度受过教师“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揭短、出丑、呵斥、刁难、威胁”等“心罚”的学生有966人,占80.8%。见表1。

    1  学生初中阶段受教师“心罚”调查表

    项目

    呵斥

    讽刺

    出丑

    挖苦

    揭短

    冷落

    刁难

    奚落

    孤立

    威胁

    受过心罚

    人数

    427

    372

    324

    252

    250

    248

    183

    174

    101

    76

    966

    百分比

    35.7

    31.1

    27.1

    21.1

    20.9

    20.7

    15.3

    14.5

    8.4

    6.6

    80.8

    3.3  学生受到教师“心罚”时的心情调查见表2。

    2  学生受到教师“心罚”时的心情调查表

    项目

    生气

    紧张

    压抑

    不安

    担忧

    烦躁

    焦虑

    恐惧

    人数

    520

    363

    330

    315

    285

    226

    200

    176

    百分比

    43.5

    30.4

    27.6

    26.3

    23.8

    18.9

    16.7

    14.6

     

                 

    ①谭晓玉,体罚学生法不容,中国教育报,2001.7.103

    ②刘微,关注校园中的隐性人身伤害,中国教育报,2003.3.304

    季浏等,体育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7

     

    3.4  受过“心罚”与未受过“心罚”的学生的高应激程度比较见表3

    表三  学生高应激程度比较

     

    总人数

    高应激程度人数

    百分比

    受过“心罚”

    966

    669

    69.3

    未受过“心罚”

    230

    121

    52.6

    调查显示,“在我的生活中,至少有一种连续的应激或焦虑源存在(例如,与老师、同学、父母等冲突)”有663人,占55.4%;“我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愤怒和敌意”有419人,占35.0%等,这一类应激都属于消极应激。“应激模式”①告知,学生是从将学习生活情景中的中性事件看作为忧伤的事情开始的。当消极的认知评价出现后,紧接而来的是焦虑、神经质、愤怒等消极的情绪唤醒,随后出现的是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增加等生理唤醒,最后导致像心身疾病、与家庭、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等不良后果。

    3.5  受过“心罚”与未受过“心罚”的学生的亚健康现况症状比较见表4。

    4  亚健康症状23个因子,占10个以上因子比较

     

    总人数

    10个以上因子人数

    百分比

    受过“心罚”

    966

    573

    59.3

    未受过“心罚”

    230

    105

    45.7

    亚健康是表现在身体、心理、情感、社会适应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是不健康的量的积累阶段,严重威胁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3.6  在被调查的1196名学生中,高应激程度学生有790人,其中有574人亚健康症状占10个因子以上;在574人中,有488人不同程度受过教师“心罚”,占85%。

    3.7  本调查属计数资料,用《两百分数之差显著或非常显著时所需观察数表》进行统计分析,受过“心罚”与未受过“心罚”的学生在高应激程度与亚健康现况症状方面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

                    

    ①季浏等,体育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6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调查显示,教师“心罚”学生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教师“心罚”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能够引起学生应激程度增高,并伴有消极应激产生,亚健康症状加深加重(见图1)。严重的“心罚”事件,将导致学生的心理疾患,甚至危及生命。

    教师“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图1)教师“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图2) 

    1教师“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图3)                      

    4.2  建议:学生应激程度前十位表现集中在时间紧、用脑过度和人际关系紧张三个方面:学生亚健康现况症状前十位表现集中在低自尊和智力透支两方面。为了减少教师“心罚”学生事件,首先要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教师和学生在高压态势下教与学,最终的结果是以损伤许多学生的身心健康来换取高升学率。其次,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科学从教”的教育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次,要“双向减负”,给学生减负的前提条件是让教师减负,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正常的只有20%,教师的心理问题间接受害者是广大的学生。最后,学校要建立师生心理健康评价、监控机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保证学生在成才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季浏,孙麒麟等.体育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2—147

    2、莫雷.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81—85

    3、祝蓓里等.体育心理学新编.1995,72—87

    4、谭晓玉.体罚学生法不容.中国教育报,2001.7.10,3版

    5、董玉整.亚健康初探.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6.77—78

    6、刘微,关注校园中的隐性人身伤害,中国教育报,2003.3.304

【打印文章】